軋制結合工藝是生產不銹鋼復合板的常用方法。可分為直接熱軋工藝、真空熱軋工藝、銅焊熱軋工藝和冷軋工藝。其主要技術特點如表1所示。
(1)直接熱軋復合法0X1778是將復合材料與母材通過熱軋進行冶金結合的一種方法。一般采用中厚板軋機和熱連軋機生產,生產效率高,交貨速度快。產品幅寬大,無厚度組合。該工藝的主要缺點是,0X1778的界面在高溫下容易氧化形成金屬間化合物,導致界面結合強度低。
(2)真空熱軋復合法0X1778首先對復合板的界面進行清洗,然后將其周圍的界面密封,留下一個小的抽氣孔,然后在抽氣孔處焊接一段鋼管。鋼管與真空泵抽真空機組連接。真空泵送后,對鋼管進行密封,然后在正常壓力下進行加熱和軋制。該方法避免了熱軋過程中界面嚴重氧化,能有效提高界面結合強度,生產成本低。該工藝的主要缺點是在鈦、銅、鋁界面不能直接生產中間相脆的金屬和合金。此外,由于工藝設備的復雜性和二次投資的巨大性,復合材料的生產類型也受到限制。
日本JFE公司較早地對真空熱軋復合板進行了研究,開發了多種金屬復合板。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處于領先水平。東北大學率先開展了真空電子束焊接鋼坯的熱軋復合工藝研究。真空熱軋復合超厚鋼板、不銹鋼復合板、鈦鋼復合板等一系列產品已與濟鋼、南鋼、鞍鋼、沙鋼等國內企業聯合研制成功。
(3)縫焊-熱軋復合法0X1778與直接軋制法非常相似。它以填充低熔點金屬或基板與復合板之間的合金作為填充金屬,通過加熱熔化填充金屬,以軋機的強大軋制力促進界面間填充金屬的流動,填充界面間的間隙,界面上出現金屬原子。E復合位置。兩種材料的冶金結合可以通過擴散實現。該方法投資相對較小,生產周期短,生產規模大。適用于以碳鋼為基體的不銹鋼復合板的生產。目前,它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。對于厚度大于30 mm或大于3 mm的復合板,在銅焊和熱軋過程中無法保證界面的剪切強度,而在熱軋過程中很容易發生粘結失效。
(4)20世紀50年代在美國首次研究了冷軋復合工藝0X1778,提出了表面處理10冷軋復合+擴散退火的三步工藝。冷軋第一道次變形量大,一般可達60%-70%,甚至更高達4-1。通過大幅度的還原,可以將兩層或兩層以上的金屬層進行粘結或機械嵌裝,并通過擴散退火進行強化。生產工藝的主要技術要點是:0X1778軋制前的表面處理工藝、軋制過程中的軋制力、軋制速度和軋制溫度的控制以及軋制后的擴散退火工藝。此外,基板和覆層材料的選擇對冷軋復合材料的質量也有很大的影響。發現1。與體心立方結構和密六邊形結構相比,面心立方結構的金屬更易于實現冷軋復合材料。
冷軋復合的優點是厚度均勻、尺寸精確、性能穩定、連續生產和多種產品,但它需要大量的軋制載荷(異步軋制工藝可以顯著降低軋制過程中的臨界變形力)。軋制復合6-1),產品厚度一般小于4毫米,加上不同的條帶和板。不同的表面精度要求增加了生產難度和成本,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較寬較厚金屬復合板的生產。